关爱妇幼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发布日期:2018-08-25 16:04 阅读:2227次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是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人群。佝偻病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因此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维生素D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其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促进钙在骨骼中沉积,同时促进肾脏对尿液中排出钙的重吸收,减少钙的流失,也就是说维生素D与人体内钙的吸收、利用、存储等戚戚相关。当体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时,肠道中钙的吸收率下降一半以上,而且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时,即使吸收进入人体的钙也不能沉积在骨骼中,这样即使摄入了足量的钙,甚至在补充钙剂后,由于不能有效吸收和利用,还是会出现钙缺乏。因此,宝宝出现种种“缺钙”的表现,可能是钙的摄入量不足,也可能是维生素D的缺乏。 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变而成,是唯一一种不能完全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维生素D在自然界的存在并不丰富。植物性食物如蘑菇类会有维生素 D, 动物性食物中以鱼肝和鱼肝油多,其次如鸡蛋、小牛肉、黄油、椰鱼、鲑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即便是宝宝最完美的食物,母乳,维生素D的含量仅为20 IU/升。因此宝宝维生素D的获得也需要通过阳光照射而获得,也就是“晒太阳”。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是宝宝,成人的户外活动也都大大减少,再加上高楼、粉尘、雾霾等对紫外线的阻挡,难以通过晒太阳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而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晒太阳固然有助于宝宝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但与此同时也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增加其老年期皮肤癌变的风险,同时强烈的阳光对宝宝视力发育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目前建议: 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能在阳光下直晒,而6个月以上的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也应该做好防晒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足量的维生素 D只能是通过维生素D补充剂 母乳喂养的足月儿自出生后 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 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这个剂量是安全有效的。 目前最常用的维生素D补充剂是维生素AD滴剂,也就是“鱼肝油”适合宝宝的AD滴剂其维生素A和D的比例应该接近3:1。每天l200IU的维生素A和400IU的维生素D正好能满足宝宝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需要量。当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增加宝宝维生素D补充剂量时,则应该选择单纯的维生素D制剂,以免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 维生素D对维持人体钙代谢平衡非常重要,但也不是说越多越好,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过多的维生素D会储存在人体脂肪组织中,当蓄积过量时就会引起高血钙,并继而造成组织钙化、结石等,危害人体健康。每天服了400 IU的维生素D后,平时就不要同时再服用含有维生素D的其他制剂,以免发生维生素D中毒。 无私的妈妈在妊娠期通过动员自身骨骼中的钙来满足宝宝需求。宝宝出生时,体内含有约 24g钙,而且大多是在妊娠后期时从妈妈那里获得的,因此妊娠后期的妈妈每天需要供给宝宝240mg的钙。妈妈在哺乳期仍然通过母乳向宝宝提供足量的钙。据测定,每l00ml母乳中大概含有约30-40mg的钙,而且既使妈妈自身有轻微钙缺乏,母乳中的钙含量还是能保持恒定。这样,宝宝每天喝600-800ml母乳,摄入的钙量大约在200-300mg。据研究,在维生素D充足的情况下,母乳中钙的吸收率能达到 50%以上,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钙。配方奶中的钙含量更高于母乳,大多在每 l00ml含50-60mg, 虽然其吸收率可能略差于母乳,但同样能满足宝宝钙的需求,因此,奶和奶制品是补钙佳品。对于6个月以下的正常足月宝宝来说,以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完全能满足宝宝钙的需要量,再额外添加钙剂有点多余。当然,少数因维生素 D缺乏而使钙吸收不良的宝宝,比如早产、低出生体重而在胎儿期钙储存不足的宝宝,超重、肥胖、生长过快对钙需要量大的宝宝,可能仍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钙剂。
版权所有:太湖县妇幼保健院
医院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法华路262号
皖ICP备08103299号-2 皖公网安备34082502000077号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