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妇幼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育保健 当前位置 : 首页 > 婚育保健

【健康促进】解读--母婴健康素养55条(第四十条)

发布日期:2018-10-18 09:27     阅读:2111次

四十)应当在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喂奶,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


母乳是天然的、最理想的哺育后代的食品。母乳喂养是人类最自然、最合理的喂养方式。孕妇要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婴儿六个月。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俗称“三早”, 是保障母乳喂养取得成功的重要步骤,也是关键所在。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新规定,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即应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在断脐后就可将其趴放在妈妈的胸前进行皮肤接触。与母亲直接接触可使新生儿保持皮肤温度正常,还可感受到母亲的心跳,增加安全感,增进母子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种接触还可刺激母亲乳汁的产生。

  •  早接触10- 15分钟后新生儿就会自发地吸吮乳头,也称为“早吸吮”。早吸吮可刺激泌乳反射、排乳反射的尽快形成,有助于早下奶及乳汁分泌,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同时也可减少产后乳胀及乳腺炎的发生;早吸吮还可让婴儿获得营养和免疫价值最高的初乳,增强婴儿抗病能力,促进胎粪排出,减轻黄疸;婴儿的吸吮也可以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产后康复。

  • 早开奶是指通过让新生儿尽早多次吸吮妈妈的乳头,以刺激垂体释放泌乳素,促进乳腺尽早分泌乳汁。有些母亲很想给孩子喂奶,但就是因为开奶太晚,以致回了奶,想喂也喂不成,这是很可惜的。

  • “三早”的关键要突出“早”字。正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希望新妈妈和家属们做好思想准备,抓住关键时期,产后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做好“三早”, 以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按需哺乳

 我国自古以来民间的传统习惯就是“按需哺乳”,“按需哺乳”也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主流医学界一致推崇的喂奶方式。     

   “按需哺乳”是一种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的最省力、最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哺乳方法。“按需哺乳”是指,只要想吃,就可以随时喂哺。如果母亲因乳房胀满感到不适时,孩子肯吃,也可以喂,而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

按需哺乳有以下好处:

  1. 少吃多餐,有利于消化吸收,促进母乳分泌。

     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胃容量只有30ml, 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ml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所以,一两小时喂一次奶很正常。自婴儿3-4个月之后,随着胃容量的逐渐增大,食入的奶在胃里存留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婴儿会逐渐自动延长吃奶间隔,即每隔2-4个小时才要吃奶。

按需哺乳的另一个好处是新生儿频繁地吸吮可以促进母乳的分泌。吸吮刺激母亲乳晕下丰富的神经末梢,当这些刺激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就可以促进泌乳激素和排乳激素的分泌,促进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的形成,自然有利于孩子获得更多的乳汁,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同时也可避免母亲因为要记得定时喂哺而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反射机制,抑制乳汁分泌)

2.摄入适量,预防肥胖症和慢性病

专门从事儿童肥胖症研究的科学家发现,儿童肥胖症与婴儿哺乳期体重有很大联系。如果生命早期增重过快,将会在儿童期面临超重、肥胖的危险。而家长喂养婴儿的方式与婴儿体重增加息息相关。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都是定时喂养的,他们更多地依赖母亲按配方奶的说明机械地控制宝宝对乳汁的摄入量,忽略个体差异,使得婴儿体内的饥饿和饱腹感信号减弱,导致过多的摄入能量,这些受父母严格控制的孩子未来对能量摄入的自我调节能力低。相反,母乳喂养的宝宝对乳头吮吸强度和频率因饥饿程度而不同,乳母乳汁的分泌按需产生,其结果是用母乳按需喂养的宝宝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动地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母亲对宝宝母乳摄入量及摄食频率的反应性更好。已有研究证明,母乳喂养儿成年后的高血压、高胆固醇和肥胖的发生率较低,其中按需哺乳的作用是巨大的。

 3.及时排空,防止奶结形成

    新妈妈的乳房通常还没有学会“聪明分泌”, 不会根据宝宝的吸吮即时泌乳,所以经常胀奶。宝宝想吃或妈妈奶胀了就立即喂奶,有利于缓解胀奶,防止形成奶结甚至乳腺炎。所以,按需哺乳几个月之后,乳房熟悉了宝宝吃奶的频率和时间,学会了在宝宝不吃时少泌乳,在宝宝吃奶时多泌乳、快速泌乳,因而妈妈就不再经常胀奶了。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太湖县妇幼保健院
医院地址:安徽省太湖县法华路262号
皖ICP备08103299号-2      皖公网安备34082502000077号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办公室 : 4162062
妇产科门诊 : 4188295
妇产科病区 : 4162133
儿童保健科 : 4160396
儿科病区 : 4162009